朝天区以省级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慈善”工作模式,通过党组织主导机制建设、党员带头资源整合、党群联动服务落地,破解基层慈善“力量散、保障弱、活力缺”难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党建领航,构建“三位一体”融合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以系统化思维建立“党建引领、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慈善工作体系,形成“区委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社区落地”的责任链条,将慈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绘就全区一盘棋发展蓝图。以党组织为纽带,联动区直机关工委、区总工会、区妇联等,整合民政救助资源、机关党建力量、职工帮扶政策、妇女儿童关爱服务等多元要素,共同搭建关心关爱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实施“四同时三同步”工作机制,推动54家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并将慈善理念宣导、公益项目参与纳入 “三会一课”学习内容、主题党日活动议程,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红色教育10余次,发挥党员干部和社会组织党员先锋作用,主动投身慈善事业,全年带动会员捐赠款物价值超50万元,构建起党组织引领下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慈善工作新格局。
二、机制创新,打造“党建+慈善”要素支撑体系
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数字化监督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构建起完善的“党建+慈善”要素支撑体系。党组织牵头出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朝天区慈善社区建设指导手册》《朝天区社区基金指导手册》等实操性手册及配套制度,建立三级慈善服务体系,主导设立专项基金并实行需求收集-使用监督-效果评估闭环管理;引入“灵析”非营利机构数字化服务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捐赠数据实时公开、资金流向党员监督、项目进展群众评议,全年公开账目100余条,满意度达98%;依托党组织培育专业人才,柔性引进成都理工、西南石油等高校及社会知名专家教授,培训管理人才100余名,打造“党组织+专家+本土人才”工作队伍,并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募捐渠道,实现500余人次线上捐赠,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精准赋能,彰显“党建+慈善”特色成效
通过“党建+慈善”模式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三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在民生保障方面,建立“党组织发现需求、慈善链接资源、党群协同解困”机制,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30余万元,织密民生兜底网;在社区治理方面,创新“慈善反哺社区”模式,打造共享空间,带动40余家企业、150余户商家组建“党建+爱心联盟”,开展公益活动28场,社区治理参与度提升40%;在乡村振兴方面,推动“公益慈善+文旅发展”融合,设立慈善义卖点,带动群众增收近20万元,建设“爱心菜园”服务老年群体,形成“文旅创收-慈善反哺-民生改善”可持续闭环,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朝天区在“党建+慈善”模式的探索实践中,以党建红赋能慈善蓝,让慈善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覆盖城乡角落,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温暖注脚,为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党建引领、融合赋能”的朝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