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也是纪念唐山大地震49周年的重要节点。在广元市朝天区的乡村院落,一群特殊的“小教员”正忙碌着——他们是放暑假的中小学生。今年暑期,朝天区创新推出“学生教家长”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专项行动,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安全知识带回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织密农村家庭安全防护网,着力破解山区防灾知识普及难题。
聚焦痛点:破解农村防灾“最后一米”难题
朝天区地处山区,农村家庭居住分散,留守老人成为常住主体。这部分人群普遍存在信息接收渠道有限、灾害应对知识技能缺乏、行动能力相对较弱等现实困难,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关切对象。如何有效提升其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朝天区将目光投向暑期返乡学生群体,创新性地发动学生力量,成为破解农村安全宣教瓶颈的“关键一招”。
精心组织:学生变身“家庭安全宣讲员”
为确保活动实效,全区各学校提前将防震减灾知识深度融入学期课程。暑期伊始,学生们带着清晰的任务返乡:担任“家庭安全宣讲员”。他们重点向家人讲解地震预警信号识别、科学避震方法(牢记“伏地、遮挡、手抓牢”口诀)、疏散逃生路线规划、简易应急包配备等核心知识。活动还设计了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完成“家庭安全作业”——绘制清晰的“家庭应急疏散路线图”,争当守护家园的“安全小卫士”。
成效初显:“小教员”带动家庭“大安全”
在曾家镇太平村,初一学生李欣正用方言耐心地向爷爷讲解:“地震时不能慌,更不能跳窗户,要赶紧躲到结实的桌子下面!”中子镇黎明村的苏美娟同学,则用清晰的歌声教唱《朝天地震避险儿歌》。李爷爷感慨道:“娃儿讲得明白,比我们光听广播记得牢!”这样的场景,近期在朝天区各村镇不断上演。学生们不仅有效传递了知识,自身的安全素养和责任意识也得到显著提升。朝天二小参与活动的马艺馨同学说:“教会爷爷奶奶保护自己,这个暑假过得特别有意义!”
持续深化:构建农村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朝天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小手拉大手’活动是我们打通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最后一米’、提升农村地区灾害韧性的重要探索。实践证明,孩子们是连接知识与家庭的优秀桥梁,效果超出预期。”下一步,该区计划将这一模式常态化、制度化,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必修内容。同时,结合农村“村村响”广播、院坝宣讲会、网格员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持续巩固和深化宣教成果,努力实现防震减灾知识在农村家庭中的全覆盖、真掌握、能应用,切实为农村留守老人等群体筑牢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