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后,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成为做好“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课题之一。朝天是典型的贫困山区,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有利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区财政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稳妥推进镇村公有资产盘活利用,确保乡村公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配置更加高效、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高效运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区财政局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的盘活,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村级资产的盘活使用。我局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及时成立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债务金融与资产管理股具体负责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
二、强化调查研究,确保方案适宜科学。领导小组先后深入曾家镇、李家镇等乡镇开展了调研,围绕镇村公有资产盘活的重点、难点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工作方案》。
三、强化资产清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镇村公有资产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存放分散等特点,我们严格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镇村闲置资产以及区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的闲置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分区域、分类别,按区级部门、乡镇、村级分别建立明细台账,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做好移交。经排查,我区闲置乡镇国有(房屋)资产13处、共901间16494.39平米,其中,办公用房423间7189.26平米,周转房及其他附属用房478间9305.13平米;村级闲置资产75处75宗,共计20990平方米(其中 :办公用房583间17500平米,村小28间800平方米,村活动室90间2690平方米)。
四、强化统筹管理,确保资源优化配置。截止8月底,我区盘活乡镇资产22宗,盘活率为67%;盘活村级资产56宗,盘活率为75%。一是统筹调剂,确保资产物尽其用。积极推进镇村相关资产在单位内部调剂共享,鼓励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的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比如:通过调剂将原蒲家乡闲置资产调配给沙河镇中心卫生院用作业务用房;将原李家乡闲置资产调配给李家镇中心卫生院用作业务用房。又如:将原平溪乡闲置资产合理调配给曾家镇派出所、曾家镇司法所作为办公用房及附属用房,有效的解决了这两个下设机构办公场所紧张的问题。二是出租出售,确保资产物有所值。对部分待处置资产,按“三重一大”事项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在规定权限内予以处置。针对部分手续不齐全的乡镇办公用房,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住建、审计等部门和乡镇配合,办理乡镇闲置国资产产权手续,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对暂时处置变现困难的,通过细化、优化租金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租金收益。比如:中子镇五里村将200平方米闲置村委会租用给双峡水库项目经营部当作办公用房,每年收取租金1.5万元。三是盘活利用,确保资产提质增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乡村振兴的有关要求,将资产用于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坚持长远利益,兼顾当前利益,对相关经营性资产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也可以采取租赁、委托、合资、合作等方式经营。比如:将原文安乡周转房调配给合作社发展蚕桑、食用菌产业,主要用于展销和农产品存放。又如:李家镇原张家坝村将闲置村小400平方米,通过打造“畔云简舍”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可实现收益2万元。
五、强化建章立制,确保运营规范有序。建立健全镇村公有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村财村治乡监管区指导”管理模式,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对外投资、出租等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管理。强化镇村公有资产处置监督检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