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蚕药中心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千名英才”蚕桑产业技术服务团服务基层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动员部署有“速度”。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我中心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梳理7件实事,明确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员、办结时限和预期达到效果。并迅速召开蚕药中心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端正态度,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以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把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全面解决好群众各类问题。
产业发展有“力度”。年初,我中心帮助沙河镇、云雾山镇、大滩镇、水磨沟镇等养蚕大户、蚕业专业合作社、农场主等科学制定了全年蚕桑增产增收计划,优化了养蚕布局,为全年养蚕达到6批次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全区春夏共养蚕12300张,产茧9348担,平均价格45元/公斤,最高价达到47元/公斤,比去年提升10-12元/公斤,带动蚕农直接增收2103万元,进一步增强了种桑养蚕的信心和决心。
项目建设有“精度”。在李家镇建设川贝母产业园,指导、服务其标准化种植技术,目前已完成新栽贝母300亩和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在曾家镇建设道地药材半夏产业园,指导、服务其标准化种植技术,目前已完成新栽半夏100亩,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完成采收和对比试验工作,进一步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支持有“深度”。针对农村技术缺乏的实际情况,去冬,我中心特邀请了3名蚕研所专家在朝天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开展了桑树冬管现场技术培训会;今春,组织召开春栽桑现场技术培训会,现场进行春栽桑技术教学;召开桑园建设流动现场会,在沙河镇元西村、中子镇转北村、水磨沟镇菜坝河村等5个桑园标准化示范点分片集中培训桑园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切实解决了全区桑园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同时,按照时间节点安排蚕桑科技特派员分片深入大滩镇文安村、云雾山镇石门村、水磨沟镇菜坝河村等乡(镇)村开展桑树修枝、刷干、嫁接、施冬肥、施春肥、桑树疏芽等技术指导,为今年蚕茧生产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组织帮扶有“温度”。我中心在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组织帮扶责任人深入脱贫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帮助其制定巩固脱贫成果、增收计划,真正做到解民忧、解民困;到原脱贫工作联系村(红岩村)入户走访脱贫户、边缘户,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在儿童节来临之际,为贫困儿童发放“六一”慰问金(品)3000元。通过多种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