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多重叠加的困难风险与挑战,区委、区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发扬“自强不息、团结拼搏、不甘落后、勇争一流”的新时期朝天精神,坚定践行“123456”执政兴区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朝天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连年上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6.33亿元,2016年跨越40亿大关,2018年跨越50亿大关,2019年跨越60亿元大关,2020年跨越70亿元大关,达到71.26亿元。“四上”企业总数突破100户,在2015年(48户)基础上翻了一番多,达到103户。
经济增速始终全市领跑。五年来,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并在全市县区中保持领先。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2%,居全市第一位,分别比全国(5.7%)、全省(7.0%)、全市(7.2%)高2.5个、1.2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位居全市第一位, 2016年、2019年位居全市第二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快速推进
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0.3:51.2:28.5调整为2020年的20.2:47.0:32.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上升4.3个百分点,工业和服务业双轮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
城乡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9.23%,比2015年(32.3%)提高了6.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分别快于全国(4.5)、全省(6.1)、全市(6.4)2.4个、0.8个和0.5个百分点,排全市县区第三位,与全市的差距从2015年的8.83个百分点缩小为7.67个百分点。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五年来,全区上下狠抓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转型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提升。
“5+N”农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核桃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连续12年稳居全省县区首位,朝天核桃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曾家山蔬菜被认定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20个,“朝天核桃”“曾家山蔬菜”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建成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两次荣获全省三农先进县区。农业总产值(行业口径)突破1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015年为7.38亿元,2020年达到11.81亿元,年均增长4.3%,居全市县区第一位。
“3+5”工业产业持续壮大。突出发展“水(泥)—(黄)金—石(材)”三大支柱产业和建材、农副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工业对全区经济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6-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居全市县区第一位,分别比全国(5.5%)、全省(7.4%)、全市(8.9%)高5.6个、3.7个和2.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2015年为45.6亿元,2020年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73亿元。
“3+N”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持续做靓“栈道之都 养生朝天”文旅品牌,建成4个4A级、3个3A级、1个2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曾家山国际滑雪场、核桃文化旅游节、雪溪洞漂流等七大特色业态,推出了曾家山避暑节、冰雪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和Maxi—Race国际越野跑、国际山地超级马拉松两大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和嘉陵江文化旅游节。加快创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成功创成省级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示范县。服务业增加值2015年为10.35亿元,2020年达到23.34亿元,年均增长8.4%,服务业总产出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30亿元;社消零总额2015年为14.49亿元,2020年达到21.4亿元,年均增长9.0%,居全市县区第一位,分别比全国(6.6%)、全省(8.4%)、全市(8.8%)高2.4个、0.6个和0.2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五年来,全区交通、电网、水利、通信、城镇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西成客专、兰渝铁路全线开通,朝天高铁站、羊木火车站正式运营,朝天发展跨入了“高铁时代”,“瓶颈”制约基本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项目投资保持高位增长。2016-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3%,居全市县区第二位,分别比全国(5.8%)、全省(10.5%)、全市(11.7%)高11.5个、6.8个和5.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额258.77亿元,超过建区至2015年27年累计投资额(253.2亿元)。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心三副、六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广元城市北部新城加快建设,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6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万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建提升“八大行动”深入实施,主城区内外环线、旧城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完成。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安全饮水、电力、通讯、网络等保障全覆盖,实现100%的村道硬化,100%的组通水泥路,100%的县乡村道安防实现全覆盖。
收入水平持续增加,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五年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亲民惠民利民的实效,稳增长、精准扶贫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区人均GDP超过1.92万元,2016年超过2万元,2019年超过3万元,2020年预计达到37405元,在全市的排位从2015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3位。与全市的差距逐步缩小,从2015年相当于全市的82.4%提高到2020年的99.1%,提高了16.7个百分点。2016—2020年,全区人均GDP年净增加18233元,净增额高于全市3757元,排全市县区第二位。
财政收入不断扩大。2020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6808万元,是2015年的1.47倍,年均增长8.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6-2020年年均增长8.5%,分别比全国(3.6%)、全省(7.8%)、全市(6.9%)高4.9个、0.7个和1.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71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7元,是2015年的1.63倍,连续8年居全市县区第一位,年均增长10.3%,分别比全国(8.4%)、全省(9.2%)、全市(9.9%)高1.9个、1.1个和0.4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82%,比2015年(36.37%)降低2.5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7%,比2015年(42.45%)降低3.75个百分点。
坚持公平包容共享,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五年来,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稳定就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民生福祉显著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以上。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85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固巩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5.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2.5年。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全域实施,率先建成全省县级医疗急救中心,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平安朝天”“法治朝天”建设深入推进,政府职责体系不断优化,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层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区6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305户24501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落实,贫困县如期摘帽。累计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567户,土坯房改造584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625户,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失学,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实现全覆盖。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完成38个帮扶项目建设,惠及贫困人口12127人。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省、市成效考核。
实干托举梦想,奋斗成就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勤劳的朝天人民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新发展阶段执政兴区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朝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