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台账,摸底数,确保扶贫资产“家底清”。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对全镇扶贫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摸清扶贫资产的数量、类型、规模、分布、权属、收益等情况,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压责任,明权属,确保扶贫资产“有人管”。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扶贫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对到户类扶贫资产,明确农户为管护责任主体;对公益性扶贫资产,明确村集体为管护责任主体;对经营性扶贫资产,明确经营主体为管护责任主体。
建制度,强管理,确保扶贫资产“管得好”。制定扶贫资产管护制度,明确扶贫资产管护的内容、流程、标准等要求,确保扶贫资产管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对扶贫资产管护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扶贫资产安全完整、持续发挥效益。
优模式,提效益,确保扶贫资产“用得好”。积极探索优化扶贫资产管护新模式,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等参与扶贫资产管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加强对扶贫资产的运营管理,提高扶贫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