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镇以提升产业发展为抓手,深化“传统+新兴”发展思路,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综合地理位置、辖区气候、水土特点等资源要素,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林下经济培育、瓜果草莓采摘、冷水鱼及土蜂养殖、乡村旅游名宿打造等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增收路径,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真正让两项改革助推经济发展。
把农业产业作为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战场”。依托本地优势农业产业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品牌带动,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做大做强高山露地蔬菜、冷水鱼、土蜂蜜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山露地蔬菜1.5万余亩,蔬菜标准化示范面积3000余亩,重点核心示范片面积2000余亩,新品种推广面积1000余亩,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依托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金樽、虹鳟、中华鲟、雅鱼等特种冷水鱼养殖,鲢鱼、草鱼等家鱼养殖,年销售冷水鱼60余吨,产值200余万元,同时带动了11户农户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带动5户农户建鱼家乐。大力发展土蜂养殖,培育中蜂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借助林场、蜜源、地势向阳等自然优势发展1500余箱蜜蜂,年产蜂蜜15000余斤,综合产值达150万元以上,合作社蜂农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全力擦亮“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高原水乡”等特色招牌,农业特色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红利持续释放。
把高山瓜果产业作为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引擎”。围绕改变单一产业结构,摆脱地属高寒山区,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的自然条件,以“变劣势为优势”的思路发展特色香甜瓜及夏草莓产业,让“高山瓜果”变“致富瓜果”。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到河北选引种植全市独有、生长周期短、产量效益高的香甜瓜品种。邀请中科院蔬菜研究所香甜瓜种植教授、省农科院专家等科技人员做技术指导,在蔡家嘴蔬菜产业园区、花千谷生态产业园共种植博洋9号、金红瑞等8个品种2万余株“高山香甜瓜”。打造占地30.5亩的夏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建联动大棚22.5亩、简易大棚5亩、玻璃大棚3亩(正在建设)。引进栽植1万余株红颜、红玉、白雪公主、樱桃草莓、牛奶草莓等十一个品种“高山夏草莓”。今年的“高山瓜果”总产量达40余吨,累计创造收入100万元,带动基地附近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在瓜果采摘季举办“果蔬派对”,通过采摘、品尝香甜瓜、夏草莓、圣女果、番茄、脆李等当地特色果蔬,吸引众多游客,不断提升两河口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现代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激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新活力。
把林下经济产业作为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抓手”。依托丰富的林产资源及建成的笋用竹种植采摘加工一体化基地支撑,发展特色中药材、木竹笋及食用菌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年管护木竹笋5000余亩,采摘木竹笋 吨,实现产值 万元。通过林地流转的方式,在笋用竹基地核心区试点种植竹荪、赤松茸20余亩,全年采摘 吨,实现产值 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累计支付劳务报酬10万元。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以广元宏义中药材合作社为代表,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形成中药材种植集群,累计培育重楼、党参、天麻、猪苓等二十余种中药材1200余亩,户均年增收8000元,带动务工人均收入4000余元。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继续走深走实。
把康养旅游产业作为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旋律”。充分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依托花千谷、林家坝、老林家风家训馆等已有康养旅游景点、网红打卡点,农业采摘体验、中药材基地、大尖山笋用竹产业基地等农旅资源吸引游客。培育(新建、提升改造)农家乐、乡村民宿、酒店32家。在花千谷新开设互动游玩项目4个,开发了明皇洞—慧海寺—石板河—林家坝—老鸳鸯池—大尖山旅游环线和老林村家风家训管—两河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体验参观路线。探索引进低空旅游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购置直升机一架,开拓旅游发展新业态。今年全镇累计吸引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业产值1000余万元。康养旅游强镇助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