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中国要闻>>正文
分享到:

锐话题:三问高考替考事件

时间:2015年06月09日 15:28   来源:新华网   阅读:

三问高考替考事件:谁在替考?层层关卡缘何失守?为何屡禁不绝?

点击上图 观看视频

  新华网北京6月8日新媒体专电 7日,媒体曝光一起跨越湖北和江西两省的高考替考事件,引发网友高度关注。高考公平关乎社会公平,网民在关注替考事件调查进展的同时,也频频抛出疑问:谁在导演替考这场戏?层层关卡为何拦不住“枪手”的脚步?替考事件频频发生根源何在?

  网民提问:谁在替考?

  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案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2008年甘肃天水作弊案件涉及高考替考9个考点31名考生,其中“移民+替考”考生15人,移民考生14人,替考考生2人……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河南、安徽、甘肃、江西等多地都曾出现高考替考事件。

  据媒体曝光,涉事“枪手”多为高校在校大学生,以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为了能够考出好成绩,一些考生甚至点名要求名牌大学的学生替考。在2014年的河南替考案中,就有不少“枪手”来自知名高校。

  发生在2007年的安徽替考事件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替考的41名在校大学生中,多数家庭较为困难。据了解,“枪手”替考一次,根据考试成绩和录取学校,分一本、二本,最终可以获取2.5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酬劳。因为报酬高、占用时间少,一些家庭困难的农村大学生甚至把替考作为“生财之道”。

  江西替考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网友“诚信如初”说,从申请准考证,到进入考场;从有组织的替考团伙,到考生的联络,这是一条严密的供应链。必须从被替考者为突破口入手,且要深挖被替考者的背景究竟有“多深”。

  事件发生后,教育部明确表态,对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一律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相关处理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对参与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还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民提问:层层关卡缘何依然失守?

  【报名环节】曾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工作多年的张江琳向记者介绍,高考报名有两种方式:应届毕业生或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持身份证统一验证后报名;往届毕业生可以自行前往当地招办,在经过工作人员身份认证后办理准考证件。

  正常情况下,想要通过身份审核并不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有人会铤而走险,通过伪造证件、收买相关人员等方式,蒙混过关。

  【高考前夕】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不少网站都在公开叫卖类似无线电耳机、针孔摄像头、指纹套等“作弊神器”。虽然每年高考前,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都会组织专项行动,对散播高考“助考”广告、兜售所谓“高考考前答案”、销售无线电作弊器材、招揽替考代考“枪手”等行为进行打击和查处,但类似情况仍屡见不鲜。

  公安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网上的信息多而庞杂,在实际操作中,受人力物力制约,很难对信息和线索一一核查,这在客观上,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考试环节】在进入考场后,监考人员仍会就考生的身份证、准考证、照片与本人进行比对验证,为杜绝替考行为,一些执行严格的地区甚至需要对考生进行指纹认证。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张江琳介绍说,一些考生在报名之初就用假身份证办出了真的准考证,这给监考人员对考生身份的识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些监考制度执行不那么到位的地区,考生甚至可以通过事先买通监考人员的方式,让监考者对考生的替考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网民提问:替考事件为何屡禁不绝?

  高考替考不仅破坏了考试秩序,还进一步损害了教育公平,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严肃考风考纪年年讲,为何替考现象仍然屡禁不绝?

  专家表示,除了部分考生心存侥幸、作弊手段不断翻新外,与国人对升学的崇拜和违法成本过于低廉也有着直接关系。

  张江琳说,优质大学仍是稀缺资源,考不上的想上大学,考得上的想去更好的大学。“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唯学历是举的用人机制,以升学率论英雄的单一维度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考生以身试法,甚至导致一些学校和老师纵容类似的替考行为。”

  “我国在立法上对打击高考舞弊还存在较大缺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余雅风说,虽然业界多有呼吁,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没有出台专门规范考试行为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规对行政管理人员、考务工作人员、监考人员以及考生的处理大都为短期的行政处分,处罚力度普遍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彬也表示,违法成本过低,为了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一些家长甚至勒紧裤腰带出钱、企图通过替考实现“金榜提名”。

  高考公平公正关系广大考生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专家呼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舞弊替考、尤其是替考行为组织者的打击力度;将舞弊等污点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伴随终生;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改革现有高考制度,打破一考定终生的思维定式,建立更多帮助年轻人成才的通道,破除全社会对学历的崇拜。(采写记者:张乐 张华迎 刘姝君 陈曦 马意翀)

上一条:公安部:建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招领制度
下一条:高考是一道关乎公平的改革题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