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四川:防抗救协同发力 筑牢生命安全线

时间:2019年05月13日 08: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阅读:

原标题:防抗救协同发力 筑牢生命安全线

5月,进入汛期,省水利厅组建的12个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组已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先于险情、灾情组建起防御工作组,是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一个缩影。

面对自然灾害多发、易发,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抗救协同发力,不断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着力“治未病”减轻灾害风险

最近,我省活动断层普查项目又有新进展。截至4月,项目中阿坝州(含盆地地区)1:250000活动断层普查,松潘县和冕宁县1:10000城市活动断层探查等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活动断层是强震特别是大地震的策源地,我省目前已知各种规模的断层有99条,其空间分布关系到国土综合规划利用、城乡规划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工程项目选址与评估等工作。因此,掌握活动断层空间分布、活动属性、发震规律等特点,是提高我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类似的灾害风险“摸底”,在我省多个领域展开。近年来,我省不断将防灾减灾的关口前移,着力开展灾害链前端风险摸底与治理工作。“这就好比‘治未病’,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让原本可能发生的灾害不再发生,或者将可能发生的大灾害调控为小灾害。”省减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详细调查,省自然资源厅已基本掌握全省地灾隐患发育情况,并以此为支撑,对全省4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常态化巡排查工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落实防灾措施。运用工程措施减轻洪涝灾害风险,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也在推进中,建成后,宜宾、泸州相关江段的防洪能力将大大提升。

加强监测预警 减少灾害损失

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有多重要?去年4月8日发生在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的山体滑坡很有说服力。

当天,该村发生山体滑坡压垮多间房屋,所幸32户村民早已转移。原来,滑坡地是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专职监测人员负责巡查监测。2018年4月3日,当发现隐患点出现30多厘米宽的裂缝后,监测员立即上报险情,县里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成功避险。

一条监测预警信息往往与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相连。为此,我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网”越织越密——全省气象观测站网平均间距缩小到10公里,基本实现新一代天气雷达盆地全覆盖,气象预警信息社会单元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13.5%;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延伸至4000多个乡镇,省防汛指挥中心平台实现对全省约1.2万个站点实时监测;省自然资源厅每年落实地质灾害专职监测人员近5万名,实现专职监测全覆盖。

科技手段不断升级也为我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被运用到地灾的精细化调查中;省测绘局利用“天地图四川”建设应急信息资源“一张图”,为多灾种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提供支持;省地震局正在推动建设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为一定范围地区提供秒级地震预警。

全省一盘棋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紧盯监测预警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备灾工作。”省应急管理厅水旱灾害救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汛期,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追踪气象信息,对险情、灾情作预判,分析是否需要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做好灾情应对准备,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科学专业展开救援”。

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新体制,是组建应急管理部门的目的之一。由“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应急管理全省一盘棋格局正在形成。

在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方面,四川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的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和灾情信息网络;在专业应急力量储备方面,综合性消防救援、森林消防救援、矿山救援、社会救援等应急力量正进一步优化整合;在救灾物资储备方面,四川已建成“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乡镇村救灾物资储备点”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覆盖全川、辐射西南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

灾情发生时,社会救援力量、群众、基层组织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人。为此,我省在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群众意识、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目前,全省已创建52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今年将力争完成70个示范社区的创建;大力宣传防灾救灾知识,以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为平台,初步形成“小手牵大手、全民重防灾”的宣传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日常协调、信息沟通和资源统筹等工作有序推进。(任鸿)

上一条: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进驻四川开展"回头看"
下一条:四川将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助力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